加入收藏 | | | 欢迎进入91视频社区网站!
5月13日,由我校戏剧学院、科研与国际交流处主办的《走进偶戏艺术》专题讲座在科文楼黑匣子3号剧场成功举行。本次讲座特邀天津儿童艺术剧院一级演员赵婧、二级演员庄映担任主讲嘉宾。戏剧学院副院长李宏伟主持讲座。
《走进偶戏艺术》专题讲座
戏剧学院副院长李宏伟主持讲座
讲座以"中西方木偶戏的传承与创新"为主线展开,通过讲解偶剧的发展历史、基本操作方式以及各类木偶的起源、演变和特点,带领师生深入了解“什么是偶”以及 “什么是偶戏”。
赵婧老师手持杖头木偶表演
戏剧学院学生体验杖头木偶基础操作
讲座中,庄映老师从中国偶戏文化的源头出发,系统梳理了提线木偶、布袋木偶、铁枝木偶与杖头木偶这四大类别所独具的艺术特征。借助《牛郎织女》等经典剧目的精彩影像资料,生动诠释了中国传统偶戏“以戏带偶”的表演精髓。为了让师生更好地认识偶戏,赵婧老师手持杖头木偶,展示头部机关操控以及八米长绸“绸卷云舒”的技巧,精湛技艺引发阵阵惊叹。在两位老师的鼓励下,戏剧学院学生纷纷上前体验杖头木偶基础操作,从持杆姿势到戏曲步法,亲身感受“稳、准、活”的表演要诀。
庄映老师讲解偶戏艺术
同时,庄映老师着重分析了东西方偶剧在表达上的差异化特点,指出中国偶戏凭借着戏曲程式,致力于写实造型与技术精妙的完美融合,而西方及日韩偶剧则更倾向于符号象征与情感共鸣的表达,他以韩国反战题材偶剧中极具表现力的光影、飞鱼意象为例,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读。
学生体验操作桌面偶
认真听讲的同学们
讲座特别聚焦偶剧的当代表达创新。庄映老师向现场师生展示了天津儿童艺术剧院创排的《叁打白骨精》等优秀作品,这些作品巧妙地将传统杖头木偶与多媒体舞台深度融合,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。在桌面偶即兴创作环节中,"师徒四人"木偶在同学们手中展开妙趣横生的对话,充分展现偶戏中的戏剧张力。
本次专题讲座通过理论剖析、影像展映与沉浸式体验的多维度呈现方式,为戏剧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诸多创新性的思路与方法,对于推动偶戏在戏剧教育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?
5月13日,由我校戏剧学院、科研与国际交流处主办的《…